对话达能中国饮料总经理:在这方面,我们要把行业卷起来

作者:小食代

继此前接连推出季节限定新口味和升级版电解质饮料后,达能旗下维生素饮料品牌脉动再推出一项涉及其产业链上下游的最新投资和布局。

该公司日前宣布成立“同护地球”产业链气候行动基金,在未来两年内计划投入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等方式助力产业链上下游加快减碳进程。“我们在过去十多年的实践中证明了一点,减碳并不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反而能给我们带来更优化的成本结构。”达能中国饮料总经理高月秋在交流中表示,脉动希望与供应商共享如何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来找到把减碳和开源节流“挂钩”的路径。

达能中国饮料总经理高月秋

达能早前公布的一季报显示,中国所在的CNAO大区(包括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市场)饮用水和饮料业务收入1.5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2亿元),同比增长27.6%,这意味着脉动在华业务延续了去年强劲的增长势头。高月秋向小食代表示,过去三年脉动有在做一些通路的变革,把经销网络拓展到更深的点,现在变革已经走完了第一阶段,脉动也收获了红利。

在上述交流中,履新一年多的高月秋也首次对去年脉动在华成功重拾增长进行了复盘,并谈到对未来新品开发方向的看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详情。

专注功能性饮料

小食代此前曾介绍,随着中国饮料场景的恢复以及业务修复,脉动在2023年销售收入实现了14.1%的同比增长。

达能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2023年财报中指出,CNAO大区饮用水和饮料业务(注:即脉动所在板块)净销售额为6.9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4亿元),同比实现14.1%的增长,这是达能各大区饮料业务的最大增速。

对于脉动去年成功修复业绩表现,高月秋向小食代表示,首先是得益于消费大环境的利好因素。

“脉动的消费场景是非常户外驱动的,2023年的旅游市场整体复苏,对我们的产品是一大利好。”她又表示,从脉动自身来看,则主要得益于对产品线进行了精简。高月秋告诉小食代,过去脉动有非常多的口味和产品在货架上,但后来发现“少即是多”。

“所以我们目前更专注在最核心的几个单品上,比如青柠味、桃子味、零糖脉动,以及今年升级的电解质饮料。我们把执行质量的深度和消费者沟通的透彻程度进一步提升。”高月秋进一步解释称,“沟通十个产品和沟通一个产品的沟通质量肯定是不一样”,经过上述调整后消费者对脉动产品的认知和好感都有大幅提升,自然而然就会带来产品动销的增加。

而在谈到脉动未来对新品开发的规划,她明确表示:“脉动就是脉动。对于脉动而言,我们会专注于功能性饮料的领域,如电解质和维生素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在健康方面的需求。”

以近期该品牌推出的电解质饮料新品为例,高月秋说,该款新品在研发上花的力气比较大,一方面,通过引入来自椰子水的电解质,解决了口感咸、腻的难题。另一方面,该产品本身的配方也是根据研究结论进行科学配比的,一瓶能够满足差不多一个小时运动量所丢失的电解质。

为此,相关产品研发人员研究了大量关于运动的研究报告,包括在实验环境下的研究,探索了人体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体重、不同的运动强度和不同的心率情况下,会流失多少电解质,同时选用了葡萄糖帮助电解质钠的吸收。

打造“绿色基因”

除了专注在功能性饮料领域之外,脉动还希望将减碳、环保等理念深入到品牌基因中,并通过这种方式助力品牌在行业中保持优势地位。

高月秋介绍,脉动的瓶盖上从去年开始就带上了一个“笑脸”标识,并写明“来自碳中和工厂”,由此该品牌希望传递给消费者一个信息:当选择了一瓶脉动,就已经为行业的节能减碳做出了贡献。

“我们希望不要把减碳当成是一个任务,而是一个可以促进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成本降低的机会。”高月秋举例称,作为成本的一部分,脉动对水的管控一直非常严格。在过去多年的实践中,脉动的单位额外用水量降低了超过80%。这不仅更环保,也节约了成本。此外,脉动还通过中水循环利用技术,把水送给了市政部门,供他们用于路面清洁、绿化带浇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增加了附加值。

她又透露,现在脉动还在研究中温灌装的技术,希望把灌装的温度降低一些,从而节约能耗。“更重要的是它不仅节省了能耗,也加快了整个产线的效率。加热的时间、冷却的时间都大大缩短了。这个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高月秋说。

此外,脉动瓶子的标签也已经把前几年的PVC材质全都换成PETg材质,并实现了全瓶可回收。高月秋透露,今年脉动计划尝试把部分产品的标签换成了rPETg的标签,原材料是来自于回收的PET,这对该品牌而言是“迈出了重要一步”。

对于最新投资的3000万,她表示,该笔投资未来将主要用在输出脉动的技术能力,助力供应商能力提升,并通过集中培训和现场工作坊,帮助供应商建立和强化减碳能力,促进绿色转型。具体投资对象包括脉动的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还有下游零售商。

除了和供应商一起去做产线能耗降低的技术升级改造,脉动还将投资前沿技术的开发。例如,该品牌和一家初创公司在开发以碳捕捉技术来生成PET——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把它转换成生产塑料瓶子的原材料之一,以降低碳排放。

“就当前这个阶段,(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转换成生产瓶子的原材料之一)成本肯定比传统技术直接采用原油来生产要高。但未来当技术更成熟,可以量产的时候,成本其实取决于产能。当生产的规模足够大的时候,成本是可以分摊到很低的。现在这个技术还在很初始的阶段。”高月秋说。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