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娴(原创)
素有百威中国“黄埔军校”之称的武汉工厂,迎来了而立之年。
近日,百威中国在武汉工厂——百威集团在华首家啤酒生产基地,举行以“三十而砺,源启未来”为主题的三十周年庆典暨世界水日活动。过去30年,该工厂缔造了多个开创性成果:百威集团全球第一家碳中和工厂、百威中国第一条精酿生产线、武汉首个“无废工厂”。
可以说,武汉工厂不仅体现了百威集团对中国市场坚定、长期的投资承诺,也是百威中国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在活动上与小食代交流时,百威亚太首席供应链官庞卫珍表示,武汉工厂对百威中国的发展具备深远意义,不仅在生产与研发、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上都属于标杆般的存在,也向中国啤酒行业与百威集团国际市场输出了不少示范性经验。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是基石,也是引擎
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武汉,自古以“九省通衢”闻名,丰沛的水资源更是为酿造业提供了天然优势。自1995年建立以来,依托优质水源和地理区位优势,武汉工厂成为百威集团扎根中国市场的起点,开启其迈向中国高端啤酒龙头的征程。
经过30年发展,百威武汉工厂从单一品牌起步,逐渐发展为年产能达80万吨的智能化生产基地,产品线涵盖百威、哈尔滨、鹅岛等品牌的290余个单品。以武汉工厂为起点,百威中国已拥有30家酒厂,构建了覆盖全国的供应链网络。
庞卫珍告诉小食代,在百威中国所有工厂中,武汉工厂是高端产品覆盖面最广的生产基地,产品已供应到中国绝大部分省市。“很多高端产品都是先在武汉工厂研发和生产,再拓展到其他工厂,所以我们也把武汉工厂叫做创新产品的发源地”。
对百威中国而言,武汉工厂不仅是其高速成长的基石,也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除了是供应链基地,武汉工厂也是百威中国许多先进实践的“试验田”,百威亚太区供应链总部及百威亚太区研发中心、百威中国首条精酿啤酒生产线均落子此处,不仅为百威中国的多元化、高端化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也助力推动了中国啤酒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的新阶段。
在早期就加入武汉工厂酿造部、如今已成百威亚太首席供应链官的庞卫珍对此感触颇深。“武汉工厂有30年历史,我参与了其中的29年,对武汉工厂的成就非常骄傲。”他说,在生产与研发、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方面,武汉工厂在百威中国乃至全球市场都发挥着战略示范的作用。
以人才培养为例,庞卫珍称,武汉工厂被称作百威中国的“黄埔军校”,该公司如今的各区域高管、运营总监、厂长,绝大多数都是从武汉工厂走出去的。
“武汉工厂对百威中国的人才发展起到了关键引领作用,这些人才在行业也是很有影响力的。”庞卫珍说,该工厂所建立的培训体系已被拓展至百威中国,并被百威集团全球其他市场借鉴引用。小食代了解到,近五年,武汉工厂累计向百威中国全国市场输送逾56名中高级管理人才,其中17人成长为工厂负责人,构建起覆盖全国的人才网络。值得一提的是,即将上任的百威亚太新CEO程衍俊也曾在武汉工厂任职,担任百威(武汉)啤酒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绿色发展动能
武汉工厂不仅为百威集团在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更在可持续发展上起到引领作用。这些结果不仅是百威中国自身的绿色转型成果,也为中国啤酒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首先是绿色低碳。2021年,武汉工厂成为百威集团全球首家碳中和工厂,每年能源系统可节约用电240万度,减少1390吨二氧化碳排放。这意味着,武汉工厂是在百威集团全球约200家工厂中“拔得头筹”,也令中国得以在百威集团全球近50个市场脱颖而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先锋的大旗。以此为起点,百威中国目前已建成六家碳中和工厂。
其次是水资源创新管理。啤酒是高度依赖水资源的行业,保护水资源乃立身之本。因此,百威中国很早就将节约用水作为社会责任和提高效益的必经之路,并根据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及节水优先理念,制定了2025年可持续发展及节约水资源战略目标,提出1:1的节水战略。这意味着所有的生产用水,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
就武汉工厂而言,其早在2011年就成为百威亚太区首个实施中水外送项目的工厂,将再生水用于市政绿化、景观补水等领域,如今中水水质更是达到养殖标准,为行业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示范方向。
“没有水,就没有未来,就没有啤酒。保护水资源是我们的使命和战略目标,公司从最高级的管理层到中层到一线员工,都深刻认知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庞卫珍说。
据悉,在百威中国内部,水资源管理已形成一套4R策略——减少(Reduce),降低水耗;利用(Reuse),借助多级回收系统和水回收中心减少废水排放;回收(Recycle),开发废水深度处理系统为社会和工厂提供再生水;再生(Rethink),反思当下并不断引进运用新技术与数字化平台探索创新解决方案。
打造生态链
啤酒产业向来都是“三产联动、五业同兴”,其背后,是一个由农户、零售商、经销商、供应商等组成的庞大供应链。在与小食代交流时,庞卫珍也分享了自己对供应链演变的见解。
“未来的供应链不仅仅是单个企业、单一链条,而是一个生态链。”庞卫珍说。
在此思路下,百威中国此前建立了供应链联盟体系,当中的战略联盟覆盖原料与包装材料、设备、创新(注:包括高校、研究所等)、经销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协同发展。
“这些战略联盟是百威中国最先做的,现在分享到百威集团全球市场了。今年3、4月,我们要接待总部和全球其他5个大区来学习。在以前的印象中,引领行业发展的是欧美市场,现在我们也可以引领他们来学习了。”庞卫珍颇感自豪地告诉小食代。
作为一个紧密、庞大的生态链,该联盟不仅加强了百威中国供应链的韧性与敏捷性,也为百威中国合作方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庞卫珍举例称,百威中国曾帮助本土制造商将设备引进南美、非洲等地,当地市场团队如今也十分认可“中国制造”的优势。此外,在先前全球供应链面临挑战时,百威中国也曾助力把中国原料运到海外工厂,既解决了海外工厂的原料供应短缺,也帮助了中国企业发展。
可以看出,在华扎根数十载的百威集团既为中国市场带来了诸多高价值产品,也为中国啤酒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十年来,以武汉工厂为起点,百威中国的版图迅速扩大,如今已在全国拥有30家工厂、经营着50多个品牌,以国际领先的酿造工艺酿造高品质的啤酒,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庞卫珍说。面向未来,百威集团将持续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携手产业链伙伴,共筑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