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食代
如果说一碗方便面也能有“面相”,那谁最适合来讲这门“面上功夫”?近日,康师傅发布短片《面相》,正式官宣郭麒麟成为“美味代言人”。这支结合相声语境与产品表达的短片,以一套“看面相 识美味”的叙述方式,引出“好面相”这一关键词,也为这场产品升级找到了一个兼具记忆点与延展力的表达起点。
从红烧牛肉面的熟悉口味,到“形、劲、质、料”四个标准的提出,“好面相”不只是一次轻松的传播设定,更是康师傅试图建立的一套关于美味与品质的共识语言,让美味有据可循,把“品质”与“美味”做一次价值连接。
“品质”具象化
《面相》视频从“郭麒麟拜师学相”切入,“相”字一语双关——既指相声技艺,也点出了康师傅此次强调的“面相”。片中那句“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好面讲究‘形、劲、质、料’”,将两者自然连接起来,为产品表达搭建了一套轻松又有理的逻辑结构。
视频中,一句“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好面讲究‘形、劲、质、料’”精准地道出了二者之间的关联,通过画面的反复跳转,将面饼的浑圆与相声的“圆回来”、根根劲道的面条与相声的“句句戳笑点”、细磨麦芯粉加鸡蛋的品质与相声段子的细细打磨、配料中“肉要八瘦二肥,葱要七分白三分叶”与相声当中的“七分逗三分捧”一一对应结合。
以上四大方面,看似是在形式上贴合郭麒麟的语言风格,实则是精准地表达了康师傅此次想要传达的核心理念——好面自有好面相。康师傅将“面相”划分为“形、劲、质、料”四大维度来评估“是否真的好”,重新定义“好面”,让“品质”从此具象化。
何谓“具象化”?传统的方便面广告,大多数是色泽艳丽的背景,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主角身处其中大快朵颐,最后连汤底都全部喝光,还要大喊一声“太好吃了!”但这种模糊化的感受,完全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反观郭麒麟此次的视频,从头到尾未有一句关于口味的描述,而是将红烧牛肉面的种种特征与当下年轻一代喜爱的相声做关联,助力消费者理解“形、劲、质、料”之余,让康师傅的“美味”不再是模糊的感觉,而是通过标准来传递出的可信体验,也让“品质”从幕后走到台前,让“看面相”不再是千人千面的“玄学”,而是千人一面的“科学”,也就是标准化。
回归“面本身”
为了达成“千人一面”的目标,康师傅从选材到工艺,面饼到配料,技术到品控,进行了全产业链的长期打磨与优化。
在技术领域,作为全国首个应用航天专利的方便面企业,康师傅引入航天专利温控技术,面饼在精准控温下,口感会更劲道、爽滑[1];此项技术的使用让全国(处于不同地理位置、有着不同气候特征)的工厂能在生产环境上保持一致性与稳定性,这让消费者无论身处世界哪个角落、哪个季节,都能吃到品质如一的康师傅方便面。
此外,康师傅所使用的FD冻干技术和RP技术同样源自于航天科技,能够更好地保留食物新鲜度和还原食物本味。
与此同时,数字化的生产工艺,也在为一碗泡面赋能。在康师傅,方便面数字化管理平台,对厂内所有设备参数进行全程生产在线实时监控。精密X光机监测,能够实现高精度检测;TGP 检测应用与煎炸控制技术,使煎炸过程中油脂极性组分优于国家标准,完全保障了方便面的用油品质与食用安全。
追溯上游,康师傅先后在河北省康保县康巴诺尔地区、陕西神木、新疆喀什建立了“环境友好蔬菜基地”,利用自身技术和规模优势,打造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模式。这一模式不仅保障了康师傅的食品质量,更造福了一方,如今,河北康巴诺尔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循环经济样板间已带动15万农户就业;陕西神木蔬菜种植基地,创新的发酵技术令荒芜土地重获新生;而在新疆喀什输出种植基地,得天独厚的天山雪水所浇灌出的好食材,最终进入康师傅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你是否从未想过,面前这一碗再熟悉不过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竟然内有如此“乾坤”。而这,正是康师傅能够自信让消费者来“看面相”的底气所在。表现是“看面相”,实质上是“辨品质”,是将“品质”重新拉回行业竞争赛道中心。
当下市场中,竞争的维度不断发散,方便面行业早期以产品布局和渠道扩张为主要竞争手段,如今逐渐转向强调“附加价值”和“情绪共鸣”。但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部分品牌过度倚重营销包装,忽视了产品本身的打磨,导致资源投入偏离核心,行业内卷也随之加剧。消费者诚然需要各种价值,但价值的附加不能脱离本质。而回归“面本身”,也就是“品质”,是行业行至这一阶段应该被倡导的高质量发展观。
引领“下半场”
一碗方便面,是否值得如此极致的品质打磨?
答案是肯定的。
从市场角度来看,即便如今饮食选择琳琅满目,但方便面依然有着稳定的消费人群。根据头豹数据显示[2],2024年中国方便面市场规模已经突破千亿,预计2027年行业规模将达到1153.3亿元,呈现稳健增长的势头。
与此同时,“来泡个面”不仅是年轻一代对饮食的需求,更是一种解压的情绪释放。在小红书上,#泡面#话题拥有30亿浏览量和26万篇笔记,各种原创笔记中,有KOL们的试吃与测评,更多的事普通网友分享自己的泡面心得,如何泡的更好吃、怎样吃的更健康、小众宝藏泡面介绍等内容热度居高不下。
而其中,我们发现了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头部效应”,很多网友反馈在试过诸多新品之后,仍最怀念“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味道:“那是小时候好不容易才能吃到的绝世美味”。显然,康师傅也洞察到这款超级大单品的神秘力量,选择从产品本身出发,梳理清晰的标准体系,并借助美味代言人和内容短片传达理念,在保持原有认知基础上,探索更贴近当下的沟通方式。
但事实证明,无论是前沿技术应用的主动推进,还是消费者更高更多元的需求倒逼,品质化迭代,已然成为关乎速食品牌们生死存亡的大命题。如今,康师傅率先将方便面品质拆解为“形、劲、质、料”四大维度,为自身产品制定了更高更具体的标准之外,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明确的优化路径,让竞争焦点再次回到产品力本身。
有能力率先提出标准的品牌,往往也在引导行业的下一步方向。在康师傅的持续推动下,在标准体系逐步明确的基础上,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碗中所遇,不止是快速解决温饱的应急方案,更是一份用标准定义、由品质保障的真实美味。
[1] https://www.sohu.com/a/843292237_121973378[2] https://www.foodaily.com/articles/38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