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面要被“吃”出IPO!11亿年收入,碧桂园、九毛九和喜家德参投,高管有百胜和麦当劳背景

作者:吴容(原创)

在竞争白热化的餐饮江湖中,遇见小面正摩拳擦掌冲刺资本市场。

今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提交了香港主板上市申请书。

这个被碧桂园、九毛九及喜家德等争相注资的品牌,凭借标准化运营等打法,在餐饮复苏后实现扭亏。如一切顺利,该公司将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上市申请文件显示,遇见小面2022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4.18亿元、8.01亿元和11.54亿元,2022年年内利润为亏损3597万元,2023和2024年利润分别为4591万元和6070万元。

在历经多年打磨并借助资本大佬与明星团队的助力,若顺利登陆港交所,遇见小面将如何书写自己的新故事,同时它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我们一起关注。

近400家店

遇见小面于2014年由宋奇、苏旭翔、罗燕灵三人在广州创立。因宋奇曾有麦当劳与百胜餐饮的工作履历,在遇见小面首家店开业之初,宋奇就将标准化管理运用至门店,希望让每一碗面的辣度、面条的软硬处于统一标准,并迎合当地口味进行改良。

在文件中,遇见小面也将标准化作为其竞争优势,“我们开发了一套高度标准化、 高效体系化的业务模式,作为我们成功的基石。标准化管理是我们在不同市场及地区确保品牌一致性、运营效率及顾客满意度的基础之一。

这一模式让遇见小面在成立后很快吸引了来自投资人顾东升、青骢资本的青睐。随后,2020年至2021年粉面赛道火热时,遇见小面先后完成了A+轮、B轮及B+轮融资。

在中国,面食品类无需做过多市场教育,但是多年来面食赛道有品类无品牌、连锁化程度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们针对某个细分需求进行创新升级,将进一步提升面食品类的溢价,也让品牌得到更为可观的获利空间。这成为遇见小面受到资本欢迎的重要原因。

不过,虽有资本加持,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遇见小面门店拓展上并不算快。

直到2022年,其门店数量为170家;2023年7月,遇见小面门店数量达到200家。截至202545日,其在中国内地拥有374家门店,在中国香港拥有6家门店。

对此,宋奇2021年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过去一直在做模式上的探索,企业建模之后才真正算是拿到了(快速)发展的船票。”

比如,2017年其的产品多元化就是一大探索。除了主打产品重庆小面外,它还推出了更多川渝特色小吃等菜品,涵盖面条、米饭、小吃和饮料,提供30至40个SKU。

为了扩充消费场景,部分遇见小面门店采取24小时全时段经营模式,匹配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在内五个不同时段的用餐需求,适应当下消费者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截至今年4月,遇见小面旗下有24小时营业门店共47家。

跑通模式再加上餐饮复苏的趋势,遇见小面在2023年实现扭亏。文件显示,遇见小面2022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4.18亿元、8.01亿元和11.54亿元,2022年年内利润为亏损3597万元,20232024年年内利润分别为4591万元和6070万元。

文件援引数据显示,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而言,遇见小面为中国第一大川渝风味面馆经营者及第四大中式面馆经营者;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其重庆小面、豌杂面和酸辣粉线下销售量在所有中国连锁餐厅中排名第一。

谁的“小面”?

根据上市申请文件,淮安创韬为遇见小面的最大股东,股份占比约 49.04%;其次是奇昕,持有约17.16%股份;顾东生、品芯悦毅、汇碧二号、淮安遇见好人分别持有7.73%、6.50%、5.08%和4.24%的股份;另外,股东还包括汇碧一号、青骢资本和高德福。

值得注意的是,淮安创韬由创始人宋奇、苏旭翔在20164月成立,两人分别持有淮安创韬66.67%及33.33%的合伙权益。而淮安遇见好人是遇见小面的雇员激励平台,在2019年成立,宋奇持有淮安遇见好人43.02%股份。

除此之外,碧桂园、九毛九及喜家德等在遇见小面的成长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先看来自碧桂园的加持。

文件显示,2021年,遇见小面先后完成B轮及B+轮投资,领头方为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碧桂园控股。碧桂园控股持有广州成汇股权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广州成汇”)80%股权,广州成汇为汇碧一号、汇碧二号的普通合伙人,并通过两者从事股权投资及投资管理业务。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此前还投资过餐饮品牌“文和友”、袋泡茶品牌“茶里”、低度果酒“贝瑞甜心”等消费品牌。

遇见小面在2016年和2020年分别完成的Pre-A轮及A+轮融资之中,领头方均有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九毛九)的身影。文件显示,品芯悦谷为九毛九的间接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投资控股。

作为个人投资者的高德福,是喜家德水饺的创始人。公开消息显示,喜家德水饺成立于2002年,截至今年4月,其在中国内地开设超过800家喜家德水饺连锁店。据文件显示,2020年2月遇见小面的A+轮融资中,高德福的投资达1000万元。

顾东生同样是个人投资者,上市申请文件介绍称,顾东生深耕餐饮行业多年。在遇见小面创立的2014年9月,顾东生就作为天使轮投资者,向遇见小面投资了200万元。

另外,奇昕和青骢资本均为从事投资控股的机构。

据介绍,奇昕为百福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百福”)的全资子公司,百福为弘毅投资在2003年成立的多品牌餐饮投资平台。作为知名餐饮投手,百福已投资了十多个餐饮品牌,包括西少爷肉夹馍、煲仔皇、Seesaw Coffee、美奈小馆等。

青骢资本于2014年在成立,据其官网介绍,青骢资本是一家专注于投资消费品、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天使投资基金。此前,它还曾投资过沙拉外卖品牌瘦沙拉、酒水电商品牌醉鹅娘等消费品牌。

高管团队

回到遇见小面的团队本身。

创始人宋奇、苏旭翔、罗燕灵均为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校友。在创立遇见小面之前,他们曾在外企工作。上市申请文件记录了他们选择辞掉工作来追寻心中的餐饮梦想的经历。

先来看宋奇,他为遇见小面董事长、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主要负责制定本集团的整体发展策略及监督本集团的运营。在创业之前,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宋奇在百胜餐饮(广东)有限公司(包括肯德基及必胜客等品牌)负责餐厅开发拓展。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宋奇在MHK Restaurants Limited(前称为麦当劳有限公司)负责餐厅运营管理

苏旭翔为集团执行董事兼副总裁,主要负责监督遇见小面的营销、品牌推广及信息技术。他也在集团的若干子公司担任监事、董事或管理人员。在创立遇见小面之前,苏旭翔曾就职于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建发(广州)有限公司。

罗燕灵为执行董事兼副总裁,主要负责监督本集团的供应链、食品安全、菜品研发及制定运营标准。创业之前,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罗燕灵在联科集团(中国)有限公司担任商务代表。

除了创始人之外,遇见小面的高管大多有着多年的从业经历,涵盖餐饮、零售等领域。

许智为首席财务官兼副总裁。他在2020年10月加入遇见小面,担任财务总监并于2022年3月晋升为副总裁及首席财务官,负责财务、人力资源、法律事务等。

非执行董事方面,王小龙自2016年11月起担任副董事长并于今年4月调任为非执行董事。据介绍,王小龙于过去20年里从事消费及零售业投资。自2019年8月起,他担任百福的首席执行官。他也是北京弘毅董事总经理。

独立非执行董事徐雷也拥有丰富的企业和业务管理经验。自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徐雷担任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徐雷担任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更早些时候,徐雷还在京东担任过多个高级职务,包括市场部负责人、京东无线负责人、京东首席营销官、京东零售业务首席执行官、京东总裁及首席执行官。

“作为曾打造京东618商业帝国、推动京东零售业务从千亿规模增长至万亿的领军人物”,遇见小面在一份新闻稿中这样形容徐雷。在遇见小面看来,徐雷将利用其过往经验助力遇见小面的发展。比如,他在京东期间主导的“毛细血管式下沉”策略有望在遇见小面的下沉市场布局中得到复制

另外两位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国彬和钟杰生。

陈国彬于今年4月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他有着在管理、财务、战略规划方面30多年的经验。自2017年7月至2024年11月,他曾担任MHK Restaurants Limited(前称为麦当劳有限公司)的首席财务和技术官。

钟杰生于今年4月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上市文件介绍称,他在企业管理方面同样拥有近30年经验。他曾于香港担任香港宝洁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并曾在美国为美国宝洁公司工作。钟杰生还曾担任普乐师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该公司主要从事向快消品品牌拥有人及分销商提供销售及营销服务。

监事包括秦燕、彭跃(曾用名彭年跃)和张琦。其中,彭跃在加入遇见小面前,2007年9月至2017年8月曾担任北京市西单麻辣诱惑餐饮有限公司研发部负责人

此外,两位联席公司秘书也有餐饮行业经验。

文件显示,章骅2024年2月加入遇见小面担任财务总监,并在今年4月获委任为联席公司秘书。在加入遇见小面前,他曾担任西藏绿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助理首席财务官。邓景贤在今年4月获委任为遇见小面联席公司秘书,她目前也是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的联席公司秘书

攻坚克难

尽管有华丽的资本及团队支撑,遇见小面的发展也需要攻坚克难。

比如,近两来随着消费者支出的越发谨慎,快餐领域的价格竞争变得更加剧烈。

遇见小面在招股书中表示,2024年公司已对在中国内地门店菜单进行战略设计,主食单价范围介乎约13元至35元之间。去年遇见小面中国内地的主食平均价格约为22———低于2024年中国内地堂食顾客的人均消费约28元。

此前,不少快餐也都开启了“降价”模式。例如,2023年,和府捞面主流产品价格调整了几轮,整体调低了20%到30%。喜家德也有类似的举动,推出烫菜和酱骨套餐,把整体客单价拉到30元价格带左右。

但价格竞争的负面影响也直接反映到业绩上。

文件显示,2024年,遇见小面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的单店日均销售额、同店销售额均有所下滑。以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同店销售额为例,2023年为6.03亿元,2024年这一数字降为5.72亿元。遇见小面表示,降低菜品价格以吸引更多顾客,成为同店销售额下滑的原因之一。

内卷式降价还要持续上演多久,还并未可知,这意味着餐饮从业者可能仍将承受压力。

除价格竞争外,面对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态势,遇见小面也并未没有担忧。它在文件中表示,中国餐饮业的激烈竞争可能阻碍我们增加或维持收入及盈利能力。上市申请文件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表示,中国中式面馆市场高度分散的风险因素,这个市场的参与者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我们每个位置都面临着来自不同细分市场的各类餐厅的激烈竞争,包括本地餐厅和区域及国际连锁店。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提供堂食和外卖服务。市场上有大量经营历史悠久的竞争对手,其拥有更雄厚的财务、市场推广、人力及其他资源。”为此,遇见小面表示,公司可能还需要修改或完善餐厅网络, 以不时与发展的受欢迎的新式餐厅风格或理念竞争。

按照招股书的说法,下沉低线市场开店、探索海外市场开店、加大特许经营模式开店,是遇见小面未来发展的 “三驾马车

此次香港IPO募资金额的一部分也将用于拓展餐厅网络,包括加密现有高线市场(广州、深圳、北京及上海等),同时开拓下沉低线市场。

针对下沉市场,遇见小面表示,“凭借我们在已建立市场布局的城市取得的成功以及我们的竞争优势,我们计划未来逐步进入中国内地二线及以下城市,这将成为我们未来业务增长的新动力。”截至2024年年底,遇见小面有360家门店,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仅为69家。

它还指出,将根据未来的实际市场需求,动态调整开店目标。“当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地域市场时,我们最初将开设有限数量的餐厅,以深入了解当地顾客和运营环境。”遇见小面说。

但加速扩张也存在一定风险。遇见小面在上市申请文件中承认,我们目前的扩张计划打算以快于以往的速度扩张。

“如果无法保证我们能够按照预期速度扩张或有效地管理我们的增长,扩张可能对我们的管理及营运、技术、财务及其他资源提出较高要求。”遇见小面说。除此之外,它还需要确保品牌不会因扩张而导致服食品质量或服务受到影响。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