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减盐白皮书发布,六月鲜树立轻盐酱油行业新标杆

作者:小食代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为健康饮食买单。“减盐”等健康概念正在加速普及,调味品行业首当其冲,酱油更是成为先发品类。


以六月鲜为代表的调味品巨头正在加紧布局轻盐酱油市场,希望通过自身的产品及概念优势,提升消费者的减盐意识,引领调味品市场的减盐风潮。

图片

不过,科学减盐究竟应该如何走进千家万户?减盐酱油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据品牌透露,六月鲜·轻将于7月12日与《新周刊》联合发布国内首个减盐白皮书《≤12克减盐白皮书》,希望用科普性研究报告的方式,解答减盐干货的同时,带动更多消费者加入减盐健康生活

“重口味” 怎么减盐?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但中国人平均盐分摄入量是多少呢?

根据上述白皮书所示,2020年国人人均盐分摄入9.3g,虽然比几年前日均10.5g有了明显进步,但仍然远超世卫组织推荐的5g每日标准。

可以说,中国人在饮食上是坚定的“重口味”爱好者。


但是,满足口舌之快的背后,实际上有着巨大的健康隐患。盐分摄入过量除了会引发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以外,还可能增加中风、骨质疏松等患病的风险。

在六月鲜看来,人们的口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也没法做到一下子从“重口味”变成“小清新”。如何为“重口味”饮食爱好者提供健康的减盐方案,成为减盐酱油开发的关键。

2020年,六月鲜正式推出“轻”系列轻盐酱油产品。

图片

与一般减盐酱油不同,六月鲜轻盐酱油,通过12g、10g、8g三个盐分梯度,让不同口味偏好的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同含盐量的酱油产品,循序渐进地帮助消费者适应清淡口味,养成轻盐健康的饮食习惯。

据介绍,六月鲜轻酱油杜绝兑水稀释工艺,通过专利减盐技术,去除钠离子,在国内首次实现不添加防腐剂和味精,不稀释酱油原汁浓度,依然达成目前市场上酱油含盐量的“新低”,从而真正做到减盐不减风味,减盐不减营养,减盐不减等级,为行业树立了全新的“减盐酱油新标杆”。

六月鲜之所以布局轻盐酱油系列,不仅和近年来健康风潮相关,也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针对国人的健康现状,健康中国战略提出,要实现2030年让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的目标,“减盐”被视作“头等大事”。

通过梯度减盐,可以在保证口味满足的基础上,帮助消费者逐步适应新的味觉习惯,最终实现更好的轻盐、健康生活。

而减盐,也符合近年来调味品行业高端化趋势,一方面来源于消费升级的持续,另一方面,在调味品行业里,中低端,附加值低的大单品其实很难再有更大的突破空间

图片

此外,去年的疫情,使得消费者居家时间延长,外出就餐减少,宅家做饭激发了消费者对于调味品的囤货需求。

这些消费者行为改变和饮食习惯变化,给包括六月鲜在内的调味品企业提出了新的产品思路,并让它们看到了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卖货的必要。

不难发现,2020年,成为了不少调味品企业频繁“上新”的一年。

减盐产品如何选?

正如前文所说,减盐控糖等概念正在重塑大众食品消费,调味品行业也不可避免迎来一波“健康食品”的升级潮。

不过,这也导致了一些市场乱象的出现。比如,市面上酱油产品盐含量普遍在16—18g/100ml左右,一些为了追赶“减盐”热点但技术不成熟的商家,只是简单将之前的普通酱油进行稀释,然后就打着“减盐酱油”的旗号进行宣传。

这样做,虽然会表面上减少酱油单位体积内盐的含量,但也会使得酱油中的营养物质变少、酱油品质降低。

也有些品牌的产品盐含量未减少,在包装上动的心思却不少。比如,包装上写着减盐25%,但仔细留意便会发现,如果想要了解这瓶酱油的真实盐含量,是需要自己去换算,这对消费者来说很不直观。

种种“走捷径”的做法,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减盐酱油的困境,也直接对酱油行业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损害。

为了让消费者可以购买到真正的减盐产品,六月鲜通过技术层面的革新来解决。

图片

六月鲜品牌母公司欣和集团研发总监侯庆云表示,六月鲜轻盐酱油通过菌种选育技术,专利减盐技术、突破栅栏因子防腐技术,同时融合现代生物发酵及洁净生产技术,尽量保留酱油中的氨基酸及香气成分,实现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减盐不减风味、减盐不降产品等级。

同时,六月鲜·轻大胆在包装上清楚标识酱油的盐含量,让消费者清楚了解每100ml酱油中有多少盐分,通过每餐酱油的使用量,可以快速换算出盐摄入情况。

这一方面表现出品牌对自己的“低盐值”有信心,另一方面,更是让消费者在减盐路上更加清晰方便,不再“模糊减盐”。

此外,通过研究目前酱油包装中流量口的使用痛点,研究倾倒角度与流量的关系,六月鲜产品团队还设计了一款银杏叶流量口,可以合理控制酱油使用量,以便消费者精准控盐。

图片

在包装上,基于年轻美学,采用了独特的插画风格设计,且采用无纸化印刷,更好的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喜好。

不过,每降低1克盐,意味着技术和成本的更高投入。根据侯庆云提供的数据,六月鲜轻系列“为了降低一克盐,研发投入的成本在2000万”。

事实上,欣和集团很早就在引领整个调味品行业开展减盐行动。早在2002年,欣和就将酱油产品中的含盐量降低至了16.5g/100ml,而彼时,整个行业的平均含盐量为20g/100ml。

在过去多年不断地探索和实际行动之后,欣和集团也对未来有更多筹划。

欣和向小食代表示,未来希望在酱油以外,在更多方面做出创新与突破,布局更多轻盐系列调味品,以满足消费者在各种烹饪场景和使用场景上的不同需求,并逐步帮助消费者适应新的味觉习惯,更加健康、“轻盈”地生活

渠道方面,随着疫情的变化,调味品销售渠道也在发生变化。目前欣和集团正在加快六月鲜轻盐系列酱油的全渠道布局,加码电商特别是O2O等新兴渠道的投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趋势。

除了上述布局外,公司今年还在扩充产能,加快新厂区的规划及新增产能建设。

图片

在大健康趋势驱动下,消费者饮食消费升级加速,我国调味品将逐渐朝健康化特色化延伸。

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和消费者“挑剔”的需求,能否在口感和健康成分之间达到平衡,将会决定调味品企业能否获得青睐,以及在未来市场中的走向。

这将极大地考验调味品企业的能力,因为要把健康的故事讲好,不仅要用事实数据说话,还需要有科学支撑。

而拥有这些作为护城河的六月鲜,展现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发挥空间,而这也将进一步带动行业技术的提升,并带动更多人加入到科学减盐队伍中来。

发表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