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容(原创)
作为国内功能饮料市场的“老大哥”,华彬快速消费品集团(以下简称“华彬集团”)2024年成绩单到底如何?
今天,小食代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根据该公司早前向部分渠道沟通的数据,去年华彬集团整体实现销售额219.8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税前利润46亿元,与去年持平,达成年初预算目标的119%。
华彬集团旗下的快消品中最为知名的是中国红牛,此外还包括2017年推出能量型维生素饮料品牌战马,和2016年引入中国市场的挪威包装水品牌VOSS(芙丝)。
具体情况如何,我们现在就来了解。
成绩单
今天,根据小食代从上述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的数据,分品牌来看,中国红牛达成全年既定经营目标,重回210亿规模,实现销售额210.9亿元,同比增长1.3%;税前利润48.3亿元,与上一年同期基本持平。
战马实现销售额5.2亿元,与上一年同比持平。作为华彬集团自有功能饮料品牌,战马获得的成绩,离不开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培育和不断提升品牌声量。
此外,VOSS实现销售额3.48亿元,同比增长43.6%,达成预算目标的108.7%———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VOSS深耕特渠及电商放量的布局,使得销售获得快速增长。
此前在华彬集团的快消品版图中,还包括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Vita Coco)。2014年,唯他可可进入中国发展时,华彬集团为其在中国内地的总经销商。不过在去年,华彬放弃了对该品牌的“操盘”。
小食代曾报道,去年12月,总部位于中国香港的知名“洋行”捷成集团宣布已和唯他可可母公司The Vita Coco Company成立合资企业。根据新的安排,捷成集团成为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在内地的独家经销商。
但这场“分手”或许也并不意外,毕竟如今和10年前相比,椰子水的赛道已变得异常的“卷”。
近年来,除了唯他可可,椰子水赛道涌入了大批品牌,当中既包括if、INNOCOCO、UFC等进口品牌,也包括国内椰饮品牌椰树、你好椰,还有新锐品牌如可可满分、蔻蔻椰等,此外春光、菲诺、娃哈哈等也纷纷进入。
竞争对手增多的同时,唯他可可在中国市场存在感有所下降。快消品线下零售监测公司的马上赢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椰子水品类产品中,唯他可可的市场份额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15.8%(第4位),滑落至2023年第二季度的1.52%(第10位),此后唯他可可未出现在该类目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前十名。
尽管如此,去年华彬集团也并非没有寻找新的机会,在其它快消品领域进行布局。
去年8月,华彬集团推出“神农明珠”系列包装水,定位为天然泉水。据悉,该产品强调水源来自神农炎帝故里的大洪山长寿谷,含有钾、钠、镁、钙等多种纯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该系列产品主要铺货渠道还在电商平台。在定价上,500ml规格的24瓶售价在75元左右,每瓶均价约3元。
不过,该产品所在的3元价格带,市场中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景田百岁山,还有农夫山泉长白雪等。同时,随着消费者支出的越发谨慎,包装饮用水行业面临的博弈加剧。对于华彬集团来说,意味着要卖出这样的“高价”包装水,需要持续的市场投入。
大战
回到能量饮料上。从收入占比来看,或许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红牛仍将是华彬集团的重头戏。
近年来,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持续扩张。英敏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能量饮料零售额813亿元人民币,市场将以5.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预测2027年将达到1061亿元人民币。
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上,除了中国红牛之外,还包括以下几个阵营:以东鹏饮料旗下的东鹏特饮、达利食品旗下的乐虎、中沃实业旗下的体质能量等本土传统功能饮料品牌;泰国天丝旗下的泰国红牛、奥地利红牛、魔爪等国际品牌;另外是元气森林等新消费推出能量饮料品牌。
对中国红牛来说,本土市场最大竞争压力之一可能来自于东鹏特饮。此前,国信证券分析师在2024年10月发布的研报援引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3年,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中国红牛销售额占比53.2%(2013年为72.9%),东鹏销售额占比30.94%。
小食代也曾报道,2023年东鹏特饮收入为103亿元,成为百亿大单品。另据国泰君安日前的研报,预计到2026年,东鹏特饮收入体量有望超过200亿,成为自可口可乐、红牛及农夫山泉之后的第四大200亿级大单品。
本土品牌里,据公开消息显示,乐虎自2013年推出之后,如今已成长为营收超30亿的单品。小食代留意到,乐虎在营销上也表现得积极。比如,最近和体育明星苏炳添展开了合作,并在高铁站、公交站等进行广告投放。
至于“老对手”泰国天丝集团方面,这家公司仍在不断加码在华投资。去年年底,该公司在其微信公众号表示,天丝集团在四川内江的生产基地已在2023年12月正式宣布投产,总投资额20亿元,设计年产能可达14.4亿罐。此外,天丝集团在广西东盟经开区的生产基地也在建设中,总投资约13亿元人民币。近5年来,天丝集团在华投资累计已达43.6亿元人民币。
未来,华彬集团如何带领中国红牛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我们将持续关注。